大家到底都用什么来服药呢?
先来看看我们上期开展的“你用过下面的哪些东西来服药呢?”投票结果吧!
第一名:白开水
对于这个结果,小编表示很欣慰。。。
第二名:干吞
看到这里,小编灰常不淡定!为什么这么多“懒癌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救治?难道你们不会把药卡在喉咙里吗?尤其是胶囊。。。
第三名:茶和粥
你们到底是有多爱喝茶和粥啊,连吃药的时候都不放过。
排名就到这了
小编实在看不下去了,
已经迫不及待的要进入“拯救尔等”模式了
“哎呀,药太苦了那就就着果汁一起吃嘛!”。
殊不知,有些药是不能随便和这些一起食用的。因为有些食物会跟某些药物发生反应,会影响到某些药物的吸收与代谢甚至会出现毒副作用。
具体来讲是酱紫的
干吞药片
一些人怕麻烦,图方便不用水送服而把药片直接丢到嘴里。不少人觉得它会对人体产生危害,那么干吞药片到底会有多大的危害呐?
有些药物,干吞时很容易粘在食管壁上,造成药物滞留,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到达胃肠。一些药物会刺激食管粘膜(氯化钾、双磷酸盐等),这样的药物长时间停留在食管,会造成胸骨后疼痛,烧灼等不适,严重会引起食管炎,食道溃疡等。
干吞药片可能影响一定的药效,大部分药物的吸收靠小肠,而与小肠相比,食管吸收的药物能力很弱。也就是说药物残留在食管内才会导致吸收变慢,减小药效。
一个药片虽小,但横在嗓子里边,感觉不是很好吧?
碳酸饮料
碳酸饮料也就是“汽水”,很多人喜欢喝。但其二氧化碳在水中会形成弱碱性的碳酸氢盐,它与胃酸中和后,会提高胃肠道的PH值,从而减少弱酸性药物(如异戊巴比妥等)的吸收,同时增加弱碱性药物(如红霉素等)的吸收,使实际用药量和医生预估的不同。前者可能达不到应有的药效,后者可能间接导致过量,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此外,碳酸还会影响某些药物的稳定性。
含糖高的饮料
糖和甜味剂会减慢胃排空速率,从而增加某些药物在胃里的吸收。用药期间喝含糖较多的饮料,可能使药效过强,引起不良反应。糖还会抑制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的吸收,影响疗效。在服用泼尼松等激素药物期间,因为这些药物本身能增高肝糖原,升高血糖,如果同时摄入糖,会使血糖在短时间内升高,糖尿病患者尤其需要注意。服用复合维生素等营养补充剂时,糖还会干扰微量元素的吸收。某些中药,如马钱子和苦味健胃药的效果也容易受到糖的影响。
含咖啡因的饮料
可乐是用可乐果等作为主要原料制作的,其中咖啡因的含量较高。咖啡因具有兴奋神经中枢和刺激胃酸分泌等作用,因此咖啡、可乐等饮料不宜与镇静安眠药、抗组胺药及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同服,否则可能影响药效或加剧对胃肠道的刺激,诱发胃出血。咖啡因还会加剧布洛芬对胃黏膜的毒副作用,甚至可能诱发胃出血、胃穿孔等问题。
冰
汽水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很容易引起腹胀,影响食欲。如果在出汗时大量饮用冰镇或加了冰块的汽水,会使扩张的毛细血管遇冷刺激而迅速关闭,同时还会刺激胃肠道黏膜,造成消化功能紊乱,继而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
因此,建议大家服药期间最好不要喝汽水等饮料,更不能用它们来送服药物。最好用温开水服药,因为它不但不与药物发生反应,而且还能补充体液,利于新陈代谢和疾病的康复。
茶水
茶水中含有咖啡因、茶碱、鞣酸等成分,鞣酸可以使一些含金属离子的药物(如铁剂、钙剂等)产生沉淀,不仅降低疗效,还会引起胃部不适;各种酶制剂如多酶片、胃蛋白酶等与茶叶中的鞣酸结合生成鞣酸蛋白而失去疗效;茶碱为偏碱性物质,可使一些偏酸性的药物药效降低;咖啡因具有兴奋中枢、强心和利尿作用,如果送服镇静、催眠和中枢抑制剂时,作用相抵消。
果汁
有些果汁中含有维生素C,它具有酸性和氧化还原作用,可使红霉素的作用明显降低,易受影响的药物还有庆大霉素、华法林、阿司匹林、氯丙嗪等;有些果汁含有西柚汁成分,西柚汁可以抑制体内代谢酶活性,增强环孢霉素、尼卡地平、咪达唑仑等药物吸收,使得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副作用增强。
牛奶
牛奶会在药物和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影响药物吸收;还会与部分药物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例如牛奶中的钙、磷等容易和中药中的有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性化合物;与洋地黄、地高辛等强心剂同服时,牛奶中的钙能增强药物毒性,使得药物蓄积中毒。
雪碧
医生分析,有些药物,如阿司匹林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乙酰水杨酸,它是种酸性药物,服用后本身就会加速胃酸的过多分泌,对胃肠道造成一定的损害。再加上雪碧也是一种偏酸性的物质,两种酸性的东西加在一起吃的话,对胃肠道的损害更大。
所以像阿司匹林、日夜百服宁、散利痛等解热镇痛类药物,是绝对不能用果汁、雪碧等酸性饮料送服的,否则胃肠道就会出现不适的感觉,并且空腹时也别吃这类药物,最好是饭后半小时吃药,用温开水送服。
啤酒
除了含有酒精成分外,还和碳酸饮料一样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它会降低解热镇痛剂的药效。
核心提示:
吃药的时候最好不要用牛奶、果汁、茶水、可乐等各种饮料送服,因为饮料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影响药效。正确的方法是用白开水送药。
亲,记住了吗?
来源:来源来源来源 药药 药圈药圈药圈
转载请注明:
在北京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