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10-1819 微信扫码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8个乳头小知识,越早知道越好!

类别:新闻 时间:2017-10-08 阅读:

我们都知道乳头担负着哺育下一代的神圣使命,它的健康也是广大女性朋友很关心的话题。那么乳头会出现那些异常状况,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5种乳头的异常变化


1.乳头痒

2种情况,小心一种是癌


湿疹:湿疹是乳头痒痒最常见的病因,一般是由于皮肤干燥、泡澡时间过长、护肤品中的染料和香料、清洁剂、羊毛和泡沫等环境过敏源引起的。经医生诊断后,大部分治疗方法是局部治疗,比如用类固醇药膏等。另外,最重要的是远离和避免以上那些可能的瘙痒诱因。


佩吉特病:这是一种罕见乳腺癌,一般是单侧乳头及乳晕出现色素减退斑点,和网眼一样;伴有瘙痒或灼痛感,并有硬皮出现;乳头还可能出现黄色或带有血丝的分泌物。出现此类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



2.乳头破裂

喂奶姿势不对容易乳头破裂


哺乳期的妈妈:乳头破裂常见于哺乳期的妈妈,一般是因为喂奶姿势不正确造成的。宝宝只含乳头没有把乳晕都含到嘴内,吸吮时会来回牵拉乳头,用嘴摩擦乳头的皮肤,时间久了就会导致乳头破裂。解决方法是:


每次喂奶前先给乳头做湿热敷,挤出少许奶水使乳晕变软,宝宝更容易含住。


喂奶时先吸吮没有破裂或破裂程度轻的乳头。


一定要让宝贝含住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并经常变换喂奶姿势。


喂完奶用食指轻按宝贝的下颌,待宝贝张口时乘机把乳头抽出,千万不要生拽。


每次哺乳后挤出一点奶水涂抹在乳头及乳晕上,让乳头保持干燥,同时让奶水中的蛋白质促进乳头破损的修复。


非哺乳期女性: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肤质也不同,有的女性皮肤会比较干燥,乳头的皮肤,和手的皮肤一样,容易出现干裂的状况。当然也有的是因为发生意外,磨损乳头,使乳头破裂。或者是因为在夏天里,出汗过多而引起乳头破裂。建议大家不能乱用药物,需要医生诊断后对症下药。


3.乳头长毛

太多茂盛就要看看医生


女性身体里激素水平的变化,是引起乳头周围张毛毛的主要原因,比如青春期,怀孕,月经、更年期以及服用避孕药。一般这些原因引出的毛发不会太过茂盛,度过那段特殊时期或者停服药物后就会慢慢消失。


但当某些疾病造成女性体内雄性激素过多,出现多毛症,比如囊卵巢综合症(PCOS)和库兴综合症。所以毛发茂盛就应该去看医生了。


4.乳头凹陷

后天性凹陷及时就医!


乳头凹陷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大约有10%~20%的女性有乳头内陷的情况,可以是一个乳头也可能是两个乳头都内陷,如果后天突然出现乳头凹陷的女性及时就医。


凹陷的乳头易藏污纳垢,不易清洗,很容易引发如乳腺炎,特别是导管周围乳腺炎等乳腺疾病;有些凹陷严重的女性甚至不能哺乳。但因为乳头矫正需要横断乳管,使育龄期妇女完全失去哺乳机会,所以未哺乳的女性不建议早期纠正乳头内陷。


5.乳头溢液

警惕血性溢液!


高达20%的育龄女性在挤压乳房甚至揉搓胸罩时,会有乳头溢液。溢液的颜色可以是清亮的或乳白色的,淡黄色的,绿色的、棕色的或血色的,一般来说无论溢液是什么颜色都应该到医院确诊,特别是非哺乳期的女性。其中血性溢液(包括红色或者暗红色)要尤其引起重视,应该立即就诊。


3个乳头的正常现象


1. 乳头周围的小疙瘩

正常的皮脂腺


乳头周围的那些小疙瘩名叫蒙汗氏腺体是正常的皮脂腺,它们的数量可能会有所不同,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蒙汗氏腺体的功能除了分泌一点皮脂起到滋润乳头的作用外,它们还能散发出一种味道帮助宝宝找到乳头。


2. 乳头颜色

颜色越深不代表性经验越丰富


乳头的颜色就像皮肤颜色一般,是受遗传决定的,从浅黄色到粉红色到深棕色都有可能,通常不代表乳头是否有疾病。民间常流传说“性经验越丰富乳头颜色越深”,此话差矣。


其实乳晕变黑的主因是细胞老化、雌性荷尔蒙分泌,导致乳头表皮组织的黑色素沉淀,只要是到了性成熟期,乳头颜色自然就会加深。因此,乳头变黑是女性身体成熟的象征。


3. 孕期、哺乳期乳头变化

变大变长变黑有溢液


女性的乳头颜色会在怀孕期间和分娩后变暗,蒙汗氏腺体可能也会变得更加明显;乳头变长越20%,变宽17%,而整个乳晕也会增加0.5到1.8厘米的宽度;乳头可能也会出现乳白色或者清亮的溢液。


【审核专家】




李一医生就职于四川省人民医院乳腺外科,从事乳腺专业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爱岗敬业,2010年获省医院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15年8月到2016年7月获医院资助远赴美国德州大学MDAnderson癌症中心及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附属纽约长老会医院乳腺外科进行访问交流,从事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调控的基础研究。2017年获四川省卫计委重点课题一项。

▍来源:好大夫在线

编辑:在北京看病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高老庄三兄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你们到底要干啥?!
下一篇:《自然》:终于!科学家发现了幽门螺杆菌这个大坏蛋引发胃癌的可能机制 | 科学大发现 返回上级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