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每年315都会引爆全民吐槽,不过吐槽不是围观群众,是切身相关的百姓。
有网友表示:不少人对央视315晚会的关注简直不亚于春晚!
下面小编找来一些案例,提醒大家提高警惕,共同打击违规医疗,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无营业执照诊治,使患者死亡类
依据祖传医书,无证中医开出具有毒性的药方,致患者死亡。
2010年10月,被告人张某因涉嫌非法行医在房山法院受审,死者家属提出75万余元的民事索赔。
检方指控称,被告人张某在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情况下,于2010年5月给被害人赵某自制混合药粉,致赵某死亡,张某的行为涉嫌非法行医。
据了解,33岁的张某大专毕业,来京打工十余年,事发前在房山区石楼镇支村楼租住了一门脸,经营药品买卖。2007年,曾因寻衅滋事罪被判刑六个月。
据死者赵某的妻子任某称,2006年其丈夫做开颅手术后偏瘫。2010年5月16日,她和丈夫去了张某处量血压。量完后,张某称最近研制了治疗偏瘫的祖传药方,张的妻子还拿出服用过该药处方患者的名单。于是,赵某夫妇也要了一副药方。
任某称,次日午饭后,赵某刚吃下该药就开始上吐下泻、全身出汗。任某打电话找张建平夫妇,张某不在,张的妻子只叮嘱要多喝水。当天18时,赵某被送医后死亡。临死前,赵某叮嘱家人,收好没喝完的药汤“留做证据”。
司法鉴定显示,张某的处方含有乌头碱成分,赵某死因系“口服乌头碱中毒”。
昨天庭审时,赵某的家属提出包含死亡赔偿金、丧葬费在内的75万余元的赔偿。
张某在庭上称,他开出的药方是依据一本祖传的医书,上面记载称用川穹、制草乌可以治偏瘫。由于制草乌具有一定的毒性,他还想到了将制草乌与绿豆一起熬制来消解毒性,而一旦患者出现不适也可用绿豆水解毒。该药方曾给有偏瘫现象的房东服用,一周后房东病情有转好,“特别有成就感”。张某说。
但是,检方案卷资料显示,无证据证明张某曾用该药方治愈任何人。
利用医托骗钱类
解某,2010年年底因诈骗罪获刑三年。他在法庭宣判其有罪后说:“出来后还要干这行。”
案发前,他经营着一家名为北京大观园畅海中医门诊部的民营医院。而解某只有高中文化,从未接受过医学方面的专业教育。
这家医院“知名”的原因并非医术高明,也不是医德高尚,而是因为在北京许多知名医院的门口,都有一些操着浓重湖南口音的外地人向过往的人群兜售这家医院的广告。这些人就是解某的同伙,是北京大观园畅海中医门诊部的职业“医托”。
2009年9月的一天早晨,山东兖州的杨某夫妇匆匆走出火车站,赶到北京儿童医院排队挂号为8岁的儿子看病。临近中午,他们还是没有挂上当天的专家号。
半年来,为了给儿子看病,夫妇俩跑遍了山东各家医院,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但孩子的病情却不见好转。当地医生劝杨某到北京找专家看看。
为此,夫妇俩凑了5000元钱赴京求医。
那天,两人抱着孩子正在挂号处发愁,两位操着湖南口音的妇女走上前来问:“给孩子看病?”
杨某答:“哎,没挂上号,准备到协和医院去看看。”
“孩子什么病啊?”其中一位妇女摸着孩子的头问。
“老家的医生诊断是肌肉萎缩,想在北京确诊一下。”杨春说。
妇女说:“现在北京儿童医院治不了这类病,我知道一位"尹教授"以前在儿童医院看这种病,我一位亲戚和你孩子的病一样,"尹教授"给看好了。"尹教授"现已退休,在"北京金太和中医研究院"坐诊。”杨春一听动了心。
妇女表示,今天自己顺便到医院附近办事,可以为杨某带路。
杨某一家人跟随着这位妇女来到位于北京市宣武区的“北京金太和中医研究院”。
杨某进门后向一位男子打听“尹教授”的医术,这位同样操着湖南口音的男子表示,“尹教授”包治百病,自己的肾病和家人的肝病都是在这看好的,这次是来复诊。
杨某带着媳妇、孩子走进第八诊室,“尹教授”简单询问了孩子的病情后对杨某说:“我给孩子开一个疗程的中药,两个月就好。”随后,“尹教授”将开好的药方交给“医生助理”张某,领着杨某去药房拿药。
医院计价人员拿着药方告诉杨某:“60副中药,每副70元,总计4200元。”杨某算算自己身上带的5000元钱买药够了,但一家三口回山东的车票还没着落,便跟“医生助理”张某商量,先拿50副药,剩下的等回去寄钱过来再说。
第二天,夫妻俩带着孩子回到山东老家,按医嘱给孩子吃药。半个月之后,孩子的病情没有一点好转,却不断呕吐,杨某夫妇带着孩子再次进京。“尹教授”说:“不用急,呕吐是药力发生作用的反应,回去在原来的药里加上大枣和生姜,用不了多久就见效了。”
两个月后,孩子的病情没有好转,心怀希望的杨某夫妇又通过邮寄方式买了一个疗程的药,但邮寄来的药中发现虫子和飞蛾。杨某连忙拨打医院电话询问,但无人接听。无奈之下,杨某再次来到北京,发现医院已经被公安机关查封。
杨某到当地公安机关报警后才知道,这场骗局是“北京金太和中医研究院”院长解某、“尹教授”看病的第八诊所承包者人张某,以及他们雇用的“医托”联手导演的。
据几名受害人事后回忆,“北京金太和中医研究院”的“医托”利用患者“有病乱投医”的心理诓骗病人。张某雇来的“医托”在京城各大医院门口与外地患者搭讪,有板有眼地告诉病人,自己或是亲属在“北京金太和中医研究院”“尹教授”那里如何治病,有的“医托”甚至假装到“北京金太和中医研究院”复诊,把患者“顺路”带到医院。
为了规避风险,解某规定四不看:5岁以下儿童不看、危重病人不看、未确诊的病人不看、北京本地人不看。
除了“四不看”原则外,医院还有着一套严密的运营程序。通常情况下,病人在“医托”的介绍下来到医院门诊部挂上号后,均被直接带进“尹教授”的诊室。“尹教授”简单地望、闻、问、切之后,给病人开出药方,但这张药方不得交给患者,而是由张某假扮“医生助理”与病人进行攀谈,了解患者身上带的钱数和家庭经济情况。张某询问清楚后,在处方背面标上“4、5、6、7”四种数字代码,这些数字的含义是在正常药价的基础上分别增加60元到90元的收费。
忽悠老年人兜售假药类
很多骗子会利用中老年人追求养生和健康的心理去忽悠老年人,错误的曲解中医的概念,从而兜售假药,欺骗中医药消费者。
以下来自某被骗者亲属讲述:
“就在前两三个月,我爸爸带回来一本小册子,叫《养生之道》。这本书借以《黄帝内经》的内容,宣传一些所谓的养生,把难懂的古文、中医,硬是用接近大白话的语言讲出来,讲的头头是道。起初我爸爸也知道要早睡早起,后来我爸爸开始买中医的药——两瓶小药瓶,上面写着“中医养正堂”,那家中医养正堂其实就是个药店,几个人分工,一个人卖药,一个人讲解,一个人“把脉”之类的。我一听就知道这种东西是骗人的,就跟传销一样!可是我爸爸就是上瘾了入迷了,非要说书上讲的是对的,虽然我也不会反驳,因为那本书讲的都是那些玄之又玄的东西,看似是中医养生,其实就是在忽悠,把人体那些非常奥秘复杂的结构,硬要解释成那些浅显易懂的东西,一个人打哈欠,就能说是哪里缺阳气,哪里哪里不足。这些假的东西我一看就知道,但实在不知道怎么向我爸解释!
我昨天偷偷去翻了我爸买的那些药,光是一张发票就花了一千多。他现在身体非常虚弱,面色都好差。
教你辨别“坐诊老中医”的真假面目
不少药店打出了“名老中医坐诊”的招牌吸引消费者。这些药店不仅可以为顾客看病、开方、抓药,而且还能煎药、推拿、针灸、拔火罐。但这些所谓的“中医坐诊”是否合法呢?求医的消费者们也稀里糊涂。
为此,小编提醒广大消费者:求助中医时要看清坐诊中医的资质,避免破财还延误了真正的医病时机。
假中医的4大特点
1
●神医号脉知百病:中医从来要求四诊(望、闻、问、切)合参,号脉只是其中之一。过去的中医没有检查设施,要求四诊就是想全面地搜集病人的各种信息,便于正确诊断,缺乏任何一项都可能误诊。
●使××指标迅速转阴:中医的特点整体治疗,通过调整人体机能达到祛病或者与疾病和平共处的状态。中医在治疗过程中与西医杀死癌细胞或除菌的理念不同,中医始终考虑到怎样保护病人的正气,减少药物对人体的伤害。因此只要是正规中医,绝对不会单纯把治疗的重心放在指标的转阴上。
●能迅速起效的“纯中药制剂”:很多非法诊所抓住人们这个心理,为迅速起效,却在纯中药中添加西药。而这种“纯中药”的制造者肯定不会告诉病人实情,等服用者出现了生命危象到大医院就诊,才回忆起自己曾经服用过成分不明、压成粉末或装成胶囊的“纯中药”。
●一个方子包治百病: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就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病性、体质、症状“量体裁衣”。所以中医一般会主张你吃汤药而不是吃成药,即便吃也会几个成药配合用。
2坐诊中医必须由合法经营的药品零售药店向区级以上的卫生管理部门申请设置。消费者求医时要注意查看药店中是否悬挂合法的“XX药店XX中医坐堂医诊所”的证照和坐诊中医师的注册执业证。
出诊的中医师必须拥有医师资格证,并且在医疗机构有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消费者在就医时可以要求查看坐诊中医师注册的执业证。如果遇到疑问可以向当地行政服务中心或区级卫计局医政科查询确认。值得一提的是,中医师执业证不可以用于异地行医,其他类别的执业医师也不可以在“中医坐堂医诊所”执业。
3
中医坐堂诊所的独立面积不得少于10平方米,并且应该配备相应的诊疗设施。
中医坐堂诊所必须在诊所内的显著位置公示诊疗收费标准。中医坐诊的病历书写、处方管理也要严格执行国家规范。票据也应按照国家规范使用统一的收费票据。消费者就医后要保留好病历、票据。
4坐诊中医只能提供中药饮片处方服务,不能超出执业范围。有些医师给患者看病时会趁机推销保健品或其他服务,消费者一定要十分警惕。
5
万一发生医疗事故,消费者一定要及时向区级以上卫计局医政科及医药管理部门申诉。
举报投诉热线:
消费者投诉举报电话:12315
公共卫生公益热线:12320
▍来源:大象医友会
▍编辑:在北京看病转载请注明
【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订阅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