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10-1819 微信扫码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肿瘤筛查怎么查?肺癌、大肠癌、肝癌、胃癌、乳腺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等七种高发癌症筛查汇总

类别:新闻 时间:2018-05-27 阅读:

在中国人群当中,约有45%的癌症是由可改变的生活方式或者可预防的微生物感染因素所导致的。通过疫苗接种以及改善生活方式,有将近一半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而另一半的癌症或许在所难免,但仍可以通过癌症筛查等方式早发现,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增加治愈机会。


部分早期癌症病人经过正规治疗后能活到5年以上的(5年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而晚期癌症病人经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约10%,而这些疗效并不理想的中晚期癌症的治疗消耗了大部分医疗资源。因此,开展癌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控制癌症一个重要措施。



肿瘤筛查的目的是希望在“正常的”人群中发现事实上已患癌症的患者,通过确诊和及时治疗,以取得良好的疗效,但事实上适合筛查的肿瘤不多。医世象根据上海市抗癌协会权威发布的《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对具备筛查技术的常见恶性肿瘤进行汇总,以期大家在读完此文后对肿瘤筛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哪些人群需要进行肿瘤筛查

肿瘤筛查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肿瘤高危人群”,以下五类人群为肿瘤高危人群:



肿瘤发病与否,不仅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年龄也是肿瘤筛查的重要参考因素。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各种肿瘤的发病率是不一样的。人们还是可根据自身身体情况,结合年龄等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肿瘤筛查。


表1. 癌症早期筛查攻略

从这张表可以看出,男性应关注肠癌和前列腺癌女性更应关注乳腺癌和甲状腺癌。


20岁后:女性有性生活后,就要开始做宫颈HPV以及细胞学检查,进行宫颈癌筛查,该办法是目前最有效的、简便易行的早期发现宫颈癌的办法。


30岁后:女性要注意乳腺检查。首先是自检,月经来潮的第9~11天最适合自检,停经或更年期女性最好在每月的固定一天进行自检。喜欢饮酒的男性应注意肝脏的检查,每年检查一次肝功能,腹部彩超以及甲胎蛋白。


40岁后:中老年人尤其是抽烟的人,应做低剂量螺旋CT筛查,对早期发现肺癌有积极意义。此外,还应对胃癌进行筛查,包括胃蛋白酶原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查、胃肠镜检查等。40岁以上的女性应每年做一次乳房体检,妇科(宫颈及子宫、卵巢)检查。40岁以上男性和女性每年都应做一次肛门指检。肝炎病毒携带者应定期检查腹部彩超、血清甲胎蛋白、病毒DNA以及肝功能。


50岁后:有结、直肠息肉,结肠癌家族史,腹泻、便秘、便血史的人最好做结肠病变的筛查,肠镜诊断率最高。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查则可以及早发现前列腺癌。


不同癌变,筛查项目有差异


1. 肺癌筛查



高危人群

年龄40岁以上,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


临床筛查要点

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议行LDCT筛查(即低剂量螺旋CT)。建议尽可能使用32层或以上多层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肋膈角尖端水平。基线CT扫描以后,每年进行1次LDCT肺癌筛查。若检出肺内结节需至少在12个月内进行LDCT复查;肺内结节根据国情和效能以及我国人群特征,不推荐将PET/CT作为人群肺癌筛查的方法。


2. 大肠癌



高危人群


临床筛查要点

40岁以上有症状高危对象,经两周对症治疗症状没有缓解者,应及时作肛门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任一指标阳性应进行钡剂灌肠检查或肠镜检查。FOBT阳性者亦可直接进行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如FOBT阳性者经肠镜检查仍未示有异常,建议作胃镜检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40岁以上无症状高危对象,每年接受1次FOBT检查,如隐血试验阳性,则加钡剂灌肠检查或肠镜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如FOBT检查连续3次阴性者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但不应超过3年。


年龄大于20岁的FAP和HNPCC家族成员,当家族中先发病例基因突变明确时,建议行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每1~2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如基因突变检测阴性,则按照40岁以上个体进行筛查。


50岁以上无症状筛检对象,每年接受1次FOBT检查,每5年接受1次大肠镜检查。


3. 乳腺癌



高危人群


上述情况均为乳腺癌高危因素,伴多条因素时,应考虑为高危乳腺癌对象。


临床筛查要点

一般妇女乳腺自查:20岁以后每月检查1次;临床体检:20~29岁每3年1次,30岁以后每年1次;X线检查:35岁,摄基础乳腺片;隔年1次乳腺X线摄片;>40岁,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60岁以后可隔2~3年拍片检查1次。超声检查:30岁以后每年1次乳腺超声检查。


乳腺癌高危人群鼓励乳腺自查:20岁以后每年做临床体检1次,30岁以后建议乳腺磁共振(MRI)检查。


4. 宫颈癌



高危人群

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的女性。


临床筛查要点


若曾诊断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病史者,再持续筛查20年,筛查频率视病情定;接受过子宫全切术的女性(无宫颈),且过去20年里未曾有CIN2、CIN3、原位癌或癌症的女性,不需要检查;接种过HPV疫苗的女性,遵循特定年龄的建议(与未接种疫苗的女性一样)。


5. 肝癌



高危人群


临床筛查要点

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应进行筛查;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B超检查,每6个月筛查一次。


6. 胃癌



高危人群

凡有下述情况之一者,均系高危对象:


临床筛查要点

年龄大于40岁有腹痛、腹胀等上腹部不适症状,并有慢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息肉、残胃、胃巨大皱褶征、慢性胃溃疡和胃上皮异型增生等病变以及有肿瘤家族史的对象,应根据医师建议定期做胃镜检查。


7. 前列腺癌



高危人群


具有以上前列腺癌高危因素的男性,需提高警惕,必要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对异常结果进行合理随访。


临床筛查要点

建议对身体状况良好,且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的男性开展基于PSA检测的前列腺癌筛查,且在筛查前应详细说明前列腺癌筛查的风险和获益;血清PSA检测每2年进行1次,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决定PSA检测的终止时间;对于前列腺癌高危人群应尽早开展基于血清PSA检测的筛查;不建议针对40岁以下男性进行人群筛查。


结  语

很多人对肿瘤筛查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比如做个PET—CT便知全身哪儿有肿瘤;只查肿瘤标志物;基因测序预知百病;X光片正常肯定没得癌等这些观点亟待澄清。


首先,没有家族史等高危因素,不要太早做。没有恶性肿瘤家族史、高龄、不良生活习惯和微生物感染等高危因素的人群,不建议盲目筛查。其次,别一上来就要求做最高级的。不少人对价格昂贵的检查存在盲目的信任。例如,很多人认为用PET—CT把全身扫一遍,就能将潜藏在身体里的早期肿瘤揪出来。而单纯就筛查而言,PET—CT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医疗资源浪费,不是肿瘤的常规筛查手段。


此外,还有些人做肿瘤筛查只选择做肿瘤标志物,单纯靠这一项筛查肿瘤是不合理的。筛查应该是选择针对性强、快速、简便的方法。最后,基因检测主要适合以下两种情况:一方面是遗传性肿瘤。即由特定致病基因突变导致,且具有家族聚集性。另一方面是一些因基因变异导致的肿瘤。如家族直系亲属有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前列腺癌患病史的人群可以关注BRCA 1/2基因突变情况;对于年龄小于70岁的结直肠癌患者,或家族直系亲属有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等患者的人群可进行林奇综合征筛查。另外,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有积极意义。


癌症筛查是防治癌症的最佳措施,但在筛查过程中我们仍需考虑肿瘤异质性,检查人群中的人体差异化,在遵循指南的大前提下,仍需与临床医生进行深入沟通交流,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个体化筛查方案。

上一篇:网红“肠微”又来了! | 核桃能降低结直肠癌风险!?真相居然是这样的
下一篇:你的牙齿健康吗?我国 90 成年人患牙周炎 返回上级目录